小七孔景区(走四方之四十九)
小七孔景区和大七孔相距仅几公里。
小七孔景区在宽仅一公里、长十二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级盆景”的美誉。现在向游客开放的景点有铜鼓桥、小七孔古桥、涵碧潭、拉雅瀑布、六十八级跌水瀑布、龟背山、飞云洞、野猪林、水上森林、天钟洞、鸳鸯湖、卧龙潭、卧龙河生态长廊漂游等。
游览小七孔景区,可以从东门逆水而上,也可以从西门顺水而下,我以为还是逆水看瀑布比较好,那种感觉更胜一筹。
铜鼓桥
铜鼓桥位于小七孔景区东大门处,横跨樟江河,建于1993年。铜鼓桥长一百二十六米,净跨六十米,宽二点四米,高二十五米,桥身两端采用瑶山铜鼓造型,故称此桥为“铜鼓桥”。
小七孔古桥
小七孔古桥位于景区之首,由于古桥由七个石拱组成,所以被称为“小七孔古桥”,景区也因桥得名。而古桥的真实名称应该是“万古奥桥”,至于是什么意思,不得而知。
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古石桥,桥长二十五米,桥面宽四米,拱高四米,建于清道光年间(1836年)。昔日为沟通荔波至广西的重要桥梁。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
涵碧潭
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
拉雅瀑布
过了小七孔桥,往前走几百米,就会看见拉雅瀑布(其实是能先听见)。瀑布宽约十米,落差约三十米,只见瀑首悬挂蓝天,“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势如山倒,吼声似响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六十八级跌水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畅酣和亲切。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游客以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在此一洗而尽,游人顿时感觉轻松和振奋。
早晨的瀑布更显得神秘
拉雅瀑布的相机视频
六十八级跌水瀑布
涵碧潭上游长一点六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六十八级瀑布和跌水。专家们考证,如此众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实属全国罕见。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如倾珠撒玉,堆雪拥云,或似匹练飘逸,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争奇斗妍,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游客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只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更觉眼前诗意盎然,美不胜收。
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又名瑶池。长约六百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美丽的爱情之树四季常青。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人见人叹。
水上森林的相机视频
天钟洞
天钟洞位于汤粑石林的半坡上,洞长二千公尺,洞厅高大,廓道迂回。钙化堆积物不算很发育,但形态逼真生动,且洞内道路平坦,可观性强。洞中有一钟乳如铜钟倒扣于地,钟身遍布细石乳,宛似蝌蚪文。人们说,这是兽界的“法律条文”,故钟名“天钟”,洞名亦由此而得。
天钟乳石
鸳鸯湖
鸳鸯湖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的水网,是一组高原喀斯特湖泊。湖泊最深处达三十八米,湖岸嶙峋、犬牙交错,浓荫围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测,湖水四季恒温。绿岛之间,港汊交错,水面迂回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宫。狭窄处如水上林荫巷道,开阔处似水上森林巨窗,清晨和傍晚时分,浓雾似乳,笼罩湖面,朦朦胧胧,愈觉野趣无穷。
鸳鸯湖中的鸳鸯树
卧龙潭
卧龙潭,是用一道人工石坝拦起的一潭碧水。据资料介绍,卧龙潭是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露口。
还有一些其他景点
沿着六十八级瀑布的小道
断桥瀑布
翠谷瀑布
回望大小七孔,总想把他们和九寨沟相比较。两者之间有同也有异。所谓同就是两者景色都山清水秀,而主要以水取胜,同样清澈见底。异处就是九寨的水更显得静谧,而这里的水则显得更为活泼;九寨的水只能远观,而这里则可以近玩,所以给人的感觉更显得亲近些。
在和当地人的交谈中得知:这里原本是一处天然峡谷,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些农户。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现在把他们全部迁出。在别的地方建了住所,每年每人补助三千元人民币。这使得我恍然大悟:在偶尔可见的农田里,有时是荒芜的,有时是耕种的。原来这里是两省交界,可耕种的属于广西,荒芜的则是迁出的贵州农民。
听了这些,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但愿他们在那里生活得还好!
因为我住在景区里唯一的旅馆,离七孔桥仅数百米。早上起来游玩时还没有游客,所以又是自拍
评论